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 ——明·楼琏
云南的景与物,就收在楼琏的这十四个字里了。
初次来竹山,就被它的秀美所打动,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美不胜收,青瓦白墙的屋舍掩隐其中,颇有桃源秘境之感,让人流连忘返。人在钢筋水泥里再生龙活虎,还是想在大自然里被温柔对待呀。
云南云参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云参农业的辛苦努力。云南全省种植云参 22000 亩,其中云参农业公司种植面积和合作面积达 18000 亩,全省云参成品产出 12000 吨,云参苗 450 吨。

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 ——明·楼琏
云南的景与物,就收在楼琏的这十四个字里了。
初次来竹山,就被它的秀美所打动,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美不胜收,青瓦白墙的屋舍掩隐其中,颇有桃源秘境之感,让人流连忘返。人在钢筋水泥里再生龙活虎,还是想在大自然里被温柔对待呀。
云南云参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云参农业的辛苦努力。云南全省种植云参 22000 亩,其中云参农业公司种植面积和合作面积达 18000 亩,全省云参成品产出 12000 吨,云参苗 450 吨。
产品的独特品质特性
普洱咖啡色泽好、品质优,具有“香气浓郁持久、略带果酸味”的独特品质特征。咖啡的酸味及浓稠度较好,有浓郁的咖啡味,咖啡豆里的水分普遍少于12.5%,其水浸出物在20%以上,咖啡因含量少于1.2%,总糖含量不少于8.5%,蛋白质含量多于11%,粗脂肪在5%以上,粗纤维最多可达35%,,总酸含量不少于0.5%。
产品特定的生产方式
普洱市咖啡种植户在选择咖啡的品种上,优选选择经过适应性栽培实验研究和长期在当地自然驯化后的咖啡品种,大多是种植了3年以上、高产、稳产、优质、高世代的优良品种。
普洱咖啡采用有性繁殖法,通过沙床催芽、种苗移入营养袋科学管理,用6月龄的咖啡小苗定植。采用人工和小型挖机于11月至次年4月沿等高线开挖,种植沟于5月之前回土并高于台面5厘米,保持台面内倾。6月至立秋前定植,在晴天的早晚或阴天进行移栽,袋底切除1厘米,拆除营养袋,并科学移栽。定植1个月后第一次施肥。雨季期间台面和台埂的杂草每月砍(割)一次,杂草用于台面死覆盖;旱季台面和台埂保留杂草,有条件的种植地可在11月进行地面死覆盖。
人们在采收鲜果时也有讲究,采摘时只摘成熟的鲜果,且不能连果柄一同摘下,摘下来后放在阴凉处等待加工。加工方法有湿法加工和干法加工,一般好的普洱咖啡都采用湿法加工。
虽然咖啡带来的利润巨大,但当地的茶农却并未放弃茶叶而转种咖啡。由于普洱茶喜阳,采摘期在当年2月下旬到11月,而咖啡喜阴,采摘期在当年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各自避开生长采摘期,刚好可以同时种植两种作物。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云南咖啡种植区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属于世界上乘咖啡豆的“黄金种植带”。普洱咖啡的种植区一般选择海拔700米到1600米之间,在海拔1200米以下种植选择阴坡,海拔1200米以上种植则选择阳坡。
普洱市的土壤类型为红壤、砖红壤、赤红壤,PH值介于5.5到6.5之间。全年气候较为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7.8℃到20.1℃之间,年日照时数长达2065.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最高可达1811.7毫米,相对湿度76%~85%。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弱酸性土壤条件下,出产的小粒种咖啡颗粒匀称、味醇和、香气高,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浓香醇和且带有天然果味而驰名海内外。
人文历史因素
对于中国来说,咖啡是一种舶来品。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始现代化进程的晚清时期。中国幅员辽阔,适宜种植咖啡的地方有云南和海南两个地区,其中又以云南咖啡最为质优。普洱市最早的咖啡农场是1956年开拓的,当时还是小作坊生产。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雀巢开始支持云南发展咖啡产业,在普洱发展咖啡项目。那时云南咖啡生豆的年产量约为500吨,普洱市还没有开始规模化种植咖啡。后来,雀巢中国将其重心移至普洱并建立咖啡采购站,为当地的咖啡种植业提供有力的技术和市场支持,普洱咖啡才真正走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目前,云南咖啡总产量将近半数来自普洱。经过20多年的潜心发展,普洱已堪称中国的“咖啡之都”。
产品的独特品质特性
楚雄牛肝菌以其独特的品质特性驰名海内外,在国际市场上十分受欢迎。出产自楚雄的牛肝菌,不仅外观色泽分明、菌盖厚实、极似牛肝,肉质细嫩紧密、浓香鲜甜,口感糯滑滋润,更是含有高达92%的水分,每一百克含有粗蛋白10克以上,营养价值非常高。
产品特定的生产方式
每年4月到10月份,是采收楚雄牛肝菌最适宜的时节。人们在采收牛肝菌完毕后24小时内对其进行紧急加工,去杂质、清洗、切块、急冻、包装后发往世界各地,最大限度保留了它的鲜美度。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楚雄市境内野生菌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出菌区域覆盖全市国土面积的44.5%, 78.1%的山林中均有野生菌生长。共有野生菌670余种,其中可食用或药用约300多种,占全世界野生食用菌种类一半以上、全国野生食用菌种类的60%,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野生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楚雄市的土壤类型以紫色土壤为主,覆盖着以云南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温度14.8~21.9℃,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无污染、绿化面积大的条件,非常适宜牛肝菌生长。
人文历史因素
牛肝菌作为一种珍稀菌类,市场需求极大,是世界性的食用真菌。1993年,楚雄市为了推广野生菌开始封山保育。这些年来,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牛肝菌为楚雄市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每年出产至日本、欧美等国家的牛肝菌,加工销售产值可达3.45亿元。一开始,牛肝菌主要售往国外市场,随着国内对牛肝菌的消费意识觉醒,牛肝菌也开始受到一部分国内中产阶级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