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
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鸡等,名列“四珍”(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竹荪是吸收腐竹的有机质长成的真菌,子实体初呈蛋形,成熟后成笔状,顶部有钟状菌盖,盖下有白色的网状部,向下垂。
长宁竹荪的菌裙为菌柄的2/3—4/5,是区别于其它竹荪的重要标志。单朵鲜重约150克左右,是其它竹荪品种的3 – 5倍,在所有竹荪品种中长宁竹荪(长宁长裙竹荪)个体最大,外观最漂亮。
长宁竹荪肉质肥厚,久煮不烂,无论是拌、煮、蒸、烩、熘、烧、烫、炸,均能保持菌裙完整性,其干品具有浓郁的酱香味,做菜味道最鲜,口感肉质厚实脆嫩,是“推纱望月”、“芙蓉竹荪汤”等传统名菜指定品种。
生长环境:
长宁竹荪原系野生植物,夏季生于竹林中,中国四川南部最多。因为生长对环境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野生竹荪最早常见于竹林,与竹林有着天然的互利共生关系。
宜宾市长宁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区,拥有竹林面积近80万亩,覆盖面积超过全县国土面积的50%,是世界最大的丛生竹和散生竹生长基地,为发展种植长裙竹荪提供了充裕的原材料、生长环境和品牌优势。
这里的丘峦山坡,溪河两岸,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到处是葱郁的竹子,遍地都是竹枝、竹叶、竹箨和竹末腐烂后残留的有机物质。不雨而润,不粪而肥,竹荪便在竹乡长宁的大地上悄然生长。特有的竹生态环境成为了长宁长裙竹荪天然的培养园,丰富的竹料资源让长宁长裙竹荪拥有最适的培养基,独特的竹文化赋予了长宁长裙竹荪丰富的文化底蕴。
产地荣誉:
1986年,长宁第一株人工培育的长裙竹荪问世,并一举囊括亚太国际博览会银奖、巴蜀食品节金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国内外大奖;
1994年,长宁竹荪获第五届亚太地区食品博览会国际银奖;
1995年,长宁竹荪获第二届巴蜀食品节金奖;
1998年,长宁竹荪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长宁竹荪获全国竹类展销会金奖;
2006年,长宁竹荪获全国竹文化金奖;
2010年,长宁县“竹荪宴”在第六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上荣获“五金一银”;
2012年,长宁县盛林菌类专业合作社获得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中国经济林协会颁发的“长裙竹荪种植及加工技术林业产业创新奖”;
2014年9月,长宁县获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长裙竹荪之乡”授牌。
*本信息仅用于知识分享、学习,不构成任何健康干预或治疗参考。由食者无忧的作者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